閱讀《七宗罪》
─ 黃碧雲對一切虛偽的叛逆七宗罪,正式譯名為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重大』在這裏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屬於原罪,例如盜賊的貪婪源於慾望。
---Wikipedia
色,戒
人是否敢面對自己內心底層最真切的渴望,或者說,瘋狂?
像一隻失去理智的貓,掀開壓抑已久的溫文儒雅,張牙咧嘴的用利爪隱藏心中的殘破不堪,也許想證明些什麼,卻什麼也沒有。
從張愛玲,我們看見許多可悲的故事,是王佳芝的背叛太傻,還是易先生情慾的暴亂?是「紅玫瑰」太過野豔動人,還是「白玫瑰」的安份過於索然無味?許多說不清的悲哀,或許把人描寫得卑微了些,可是,我們真能總是不去面對?
什麼時候開始真的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大一國文課裡,我們開始面對的是不用背書的文學,而是一種心裡面感受到的衝擊與對這個世界的思考。黃碧雲的〈懶惰〉揭開我忽略已久的傷疤,我的冷漠,我的孤單。長期以來我以為只是懶惰去關心而已的那些事,竟讓自己已經習慣忽視他們的存在。真的只是沒什麼而已?我們為什麼總要「失去以後才知道珍惜」?
我們都是劊子手(p.172)
貪婪的占有,我們藉由「饕餮」來逃避最脆弱的一面,害怕唯一擁有的將被其他人所佔據,害怕長期習慣佔有的總有一天將離我而去。〈饕餮〉中父親藉由不斷的進食來逼使自己忘卻一切的黑暗,母親饕餮的佔領兒子,極盡一切的束縛掩飾內心的孤單,兒子似想逃離卻饕餮的躲在母親的懷裡,整個家庭的愛已無法只是單純的愛,更多的是吞噬的慾望。
愛是所有罪惡的根源。我的愛比子宮更黑暗貪婪。
(p25 of 〈饕餮〉)
我曾經回到了家就只是回到了家。家這個地方與家裡面的人物好像不賦予「家」這個詞任何意義。叛逆的時期,或者是懶惰的時期,對一切帶有感情的事物都冷漠以對,我以為爸媽為何總是早出晚歸工作忙碌眼裡只有錢,我以為我的一切他們總是漠不關心那麼我為何必須主動?跟爸爸的大吵一架讓彼此都看見一些已經存在的傷疤,這些越裂越大卻越裂越寧靜的傷口總是在爆發的時刻直刺內心,為何總是要在爆發的時刻?〈懶惰〉中「你」離開以後「她」心靈的冷漠與不動、「他」說:「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你們」不曾知道愛只知道愛的不能…,因為懶惰、因為冷漠,我們傷害著他人傷害著自己,卻在傷害之後拼命讓自己相信著「我沒有罪」,這是多麼諷刺可笑的事實啊!這篇小說中穿插著的「你」和「他」,對於愛情、生命的誤解,與造成的傷害,也許只是生命中的一小小塊記憶,但這種可怕的黑暗卻會無限蔓延,直到把整個人吞沒。曾經聽著對我造成傷害的人對我說「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感到憤怒,為何要對別人造成傷害?為何要讓人對愛產生恐懼?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犯罪的人「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做」?我們從沒想過只是懶惰,只是懶惰可以讓充滿熱情的心變成冷漠,像枯槁的樹,最後卻能演變成殘酷…。
如果你的鄰人在你眼前沉默,如果你冷漠不動,
如果你的暗與靜,瘟疫一樣,一個一個的,無聲無息的,傳了開去,
你能說,我不知道,不是這樣的,我沒有罪。你可以嗎?
(p,49 of 〈懶惰〉)
長大是這樣一瞬間的事情。
在我還未知道青春為何物之時,我已經離開了它。 (p.127)
年輕的輕狂歲月,往往覺得憤怒與不平,也許是滿腔抱負,也許是衝動盲目,我們總是覺得為何不能為所欲為,為何不能為反對而反對?
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所有人的想法為何,社會的中高階層永遠也不能完全體會低層人的感受,享受在奢華,下層的人們卻永遠感到憤怒,內心的不平與怨氣讓自己已經無法思考,當面對重重考驗時,卻因為處在地位的種種限制,而逐漸將自己內心對豐富生活的渴望轉化為一種權威,權威逐漸擴大就成為暴怒。就像是生活不好的家庭往往都有一個很殘忍的父母,小孩子做的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是愚笨,多生一個就要花更多錢,不事生產的孩童總是成為家庭破碎的導火線。他們也許天真無辜,但卻無可奈何。漸漸的有些孩子對生命開始感到疲乏,失望,而墮落。憤怒的內心總有一天會疲憊不堪,終究只剩下絕望。
如果還有世界裡面已經沒有你
生命短暫我卻無法忘懷
(p.72 of 〈忿怒〉)
大概是從小到大讀書的環境都還不錯,比較沒有經歷過和父母眼中的「壞小孩」相處的經驗,但卻慢慢可以發現,以往總是被師長忽略的、被同學唾棄的,到後來很容易自生自滅,我們以為並不明顯的偏愛,其實在某些孩子的眼中他們是不斷不斷的在內心默默計較著,有的也許自我提升,但有的卻總是活在不公平的陰影之下,只好另外求取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有時很想知道那些和自己不同圈子的年輕人是怎樣想的,並不認為有哪個生活圈是比較高尚的,差別只在於憤恨不平的情感往何處發洩罷了。往往人年輕時候的年少輕狂,可以讓人很受傷很受傷,直到累了,沒有力氣繼續抵抗的時候,這些故事會是自己親身經歷最血淋淋的瘡疤。妒忌可以引發人很深層的恐懼與逃避,在逃避的過程中也許感到放鬆,但時間卻會讓人開始思考不平的一切,脆弱微小的逃避又能夠改變什麼呢?
我從前都跟你一樣,他們都喜歡說。
他們可沒有說,怎麼一樣。一樣徬徨,一樣一無所有,一樣在覺醒與知識之間。
一樣熱情,一樣事事不喜歡?
年輕歲月,一樣暴烈?
什麼時候我們懂得虛假。
我們冷漠,只看到自己。
我們說,到後來,你跟我們都一樣。
你以為你不一樣,不過因為年輕。
(p.113 of 〈妒忌〉)
如果有七宗罪,上帝就有七種靜默。 (p.227)
人什麼時候會貪婪?對於已擁有的永遠無法滿足,慾望不曾止息。我們時常可以看見炒股票的人們瞪紅著大眼直盯著股市,也可以看見貪求發財的苦苦守著彩券發愣,或是賭博賭到破產…,這些像是一個「癮」一樣的行為充分展現人的悲哀,但是貪婪何只於此?當相愛的兩人若永遠也無法滿足對方付出的愛,又怎麼能夠珍惜彼此呢?〈貪婪〉這一篇中活生生的描繪了人對外界事物從小小的不滿足,到熱切的追求,到瘋狂的佔有,到殘忍地對那些讓自己不滿意的人事物造成傷害。貪心是一種很容易產生的念頭,想比哥哥多吃一塊肉、想比別人得到更多光彩、想得到更多的愛…,好像是因為過於脆弱,我們希望從「擁有」來打造對自己的自信,但其實知足更能快樂,畢竟生命有限,怎麼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自己努力得來的一切,而並非終其一生汲汲營營,終究只是惘然。更可怕的是,有時自己的貪得無厭會讓自己其實很愛的人深受傷害,我們也常常可以見到破碎的家庭起源於父母的貪婪。文中不斷提到「救贖」,救贖是什麼呢?是捨棄嗎?
如果根本無所欲,就無所謂欠缺。(p.149)
我卻覺得,是珍惜。
「驕傲」是被認為最大的罪,當人執迷在自己創造的圈子裡而不願改變時,認為自己聰明但其實是最愚笨的。〈驕傲〉篇中的主角黃玫瑰和許多我們身邊的朋友相像,我們都因為某種程度上比他人優異而進入台大,但有許多人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卻只活在自己編織的世界。因為他們已經不用聽從大多人說的話了,他們比大多人聰明,他們在大多人之上。可是,當聰明的人認為其他人一無所有、並且看不起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時,自己卻失去最多。生命裡絕對不是只有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事,愛與道德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美好原因,可是當人驕傲時,不管愛還是道德全部都在他的真理之下了。這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見社會新聞中有學歷極高的人無法忍受感情上的挫折,太習慣高高在上,卻無法接受失敗。其實失敗是美好的,這讓我們看見生命裡的殘缺,卻也讓我們更珍惜擁有的一切。當驕傲的藐視一切簡單的幸福,那麼沒有一刻是真正快樂的。而心中所謂的「真理」,此時亦無意義了。
上帝之罪,在靜默無言。
如果有七宗罪,上帝就有七種靜默。
人在上帝的靜默之中惘惘爬行。
(p.227 of 〈驕傲〉)
生命 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我閱讀這本書時,每看完一種罪便讓我的心感到無比衝擊。黃碧雲不只是描述了七宗罪裡字面上我們以為的那些意義,她把範圍拉得更遠,卻讓我們發現人其實是很渺小無力的,就是因為渺小無力,我們太想肯定自己,卻過度保護自己,隱藏了內心的脆弱而傷害他人。往往悲劇發生於小小、不起眼的罪惡的萌生,但這些其實都可以不必發生。這也是教育極重要的原因,人可以有許多慾望,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珍惜。
每一刻簡單的幸福,駐足欣賞,心存感謝,帶著平靜與快樂,我想,這也是我需要努力達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