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創作概念作業1]
我看「玩開」
- and I’m playing with it.
「藝術」這個詞的演變,還真的是十分有個性的,有時候想,若以前的著名藝術家們能夠看見我們現在的世界,是不是會覺得十分荒謬呢?
許多過去被唾棄、被鄙視的行為活動,我們開始注意它們的創造力與內在的意義,當這些作品升格為藝術作品時,它們似乎變得高級了、變得複雜了、變得難以接近了,可是卻又還在我們四周不斷發生著。當過去地下鐵中被視為非法的塗鴉作品一幅幅地登上了雜誌與美術館,變成了我們必須在玻璃窗外帶了距離地欣賞時,其實,這也意味著,他們的故事正被越來越多人傾聽與了解,當作品有了故事與心聲,而且這故事是有辦法與人分享的,那麼它就有了生命力了。一個藝術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當他將自己那精彩的經過與歷史用心輸入到作品裡時,那麼這些故事便永垂不朽了。
近幾年看到的展覽,已經有許多都帶有濃厚的當代風味,曾經在北美館看的展覽「限制級瑜珈」與在當代藝術館欣賞的「流行的意外」都讓我十分深刻。隨著時代馬不停蹄的向前走,我想藝術也是無法停滯不前的。它變得漸漸不那麼容易了解、漸漸不那麼寫實,但卻因為被創造了一些故事,因此它帶有了感情與浪漫。在我瀏覽第二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玩開」的網頁時,我發現幾乎每個作品都帶有不同的面貌與個性,也許是十分簡單的概念,卻可以創造出令人感動的細膩情感,我想,這就是因為作品已經被賦予了它獨有的身分,而作品也不再只是作品了。
當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除了它的製作方式以及呈現出的成果時,我有時也很好奇作者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樣的點,讓作者開始了創造這件作品的旅程?在「玩開」中,我對於《電動椅》的發想感到很深刻,椅子幾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天天面對的家具,不起眼到甚至當我們一屁股坐上去時,根本連看也未必會看一眼。但作者卻對這樣的物品感到興趣並且竟然為了這樣不起眼的家具花了22年的時間,當中電動椅的支解與重組,很像生命裡,跌倒後又再度爬起,站起來的過程中我們會迷惘會失落,我們或許無法很快的站住腳跟,或許無法很快的找到勇氣,但隨著時間與堅持,總會有再度抬起頭的一天。其實我並無法完全知道作者的想法,但他們的作品給了我這樣的啟示,不就成了我的故事了嗎?
作品:電動椅 The Robotic Chair
作者:Max Dean/Raffaello D'Andrea/Matt Donovan
(圖片來源:http://www.dac.tw/daf07/exhibition.html)
《電動椅》令人震驚的一點,我想大概是他們製作過程中涉及到人工智慧的那部分吧。老師上課時時常提到數位藝術有很大一部分和資工系相關,其實在我們看這副作品時也有很強烈的感受。系上也有許多研究機器人或是人工智慧的老師,也有開幾門關於這方面的課,才大二的我,其實對於那方面還沒有十分深入的了解,但可以知道的是,要讓每次散落 (成不同排列) 的椅子各部份都能夠成功得又再次組合,實在不是件容易事!我想他們的研究過程中這應該是最核心的一塊吧。當我看到寫程式不只是電腦螢幕上的操控,甚至也能體現在藝術當中時,我感到十分興奮,由於自己高中時也曾幻想過將來可以走上藝術家之路,因此對於能夠將自己領域的東西和藝術結合感到很不可思議,或許這就是數位藝術的精髓所在吧──無所不在且隨處可見。資訊的時代,當我們能夠將看似死板的藝術與資訊連結,我想除了看起來很炫、很流行之外,也添加了許多的創造力以及更多天馬行空的可能出現。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時間投影機》,「時間」真的是我們如今還捉摸不定的空間。當時間不停的在流逝時,總是讓我們感到很惶恐。這件作品似乎在讓我體會那惶恐,將抽象的時間觀念具體呈現出來,用作者的手法,帶領我們這些欣賞的觀眾一起體驗時間彎曲的迴旋。當一些漫步在我們四周的現象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時,那種直直深觸到心裡的驚奇與驚訝是很微妙的,感覺我們常常在想的那些想法,怎麼好像從腦中抽離了一樣,就在面前觸動著我們各種感官。
作品:時間投影機 The Khronos Projector
作者:Alvaro Cassinelli
(圖片來源:http://www.dac.tw/daf07/exhibition.html)
隨著「數位」被加入藝術,藝術又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風貌;隨著「藝術」被加入數位,資訊工程好像變得活潑了起來。對於這樣的進步真的感到很開心,台灣也在一步步邁入國際化,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如何能夠在其中加入一點我們獨有的生活經驗,我想這將會是很有趣的課題。「玩開」影片的唯一缺點,就是太少著墨於我們自己的作品,因此讓我還無法十分了解我們自己的作品在過程中的發想、創造、與製作,這是有些遺憾的。不過我想在這堂課裡我們也許可以從許多件作品、或者實際參訪中找到許多靈感,創造屬於自己故事的作品,那將是最大的挑戰,卻也會是最獨特的經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